增強型體外反搏(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, EECP)的臨床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,當時克利夫蘭診所(Cleveland Clinic)研究人員開始探索藉由體外反搏(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, ECP)來改善心臟冠狀動脈灌注的障礙與病症。20世紀80年代初,哈佛醫學院Kantrowitz博士與其同仁結合氣動袖帶(pneumatic cuffs),並同時伴隨電腦計時功能同步作業技術,最終開發現代EECP技術。EECP於1995年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心絞痛,從而廣獲全球醫界的採用與臨床上的驗證。
基本上,EECP主要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相關心血管疾病,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患者。此外,在非心臟疾病的研究中顯示,由於EECP導致週邊血管擴張,可能改善微循環灌注,進而提升組織氧合,並有助於二氧化碳有效的清除。使得EECP又進一步邁出原本有限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與探索,並進展在其他非心血管疾病的實證醫學的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