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力性損傷(pressure Injury),過去常稱為壓瘡或褥瘡(pressure sore),是指由於長時間的壓力,導致皮膚和皮下組織受損的狀況。2016 年,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 (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, NPUAP)建議將其正名為「壓力性損傷」(本文簡稱為壓傷),強調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是壓力,而非僅僅是摩擦或剪切力。儘管醫療場所廣泛採取預防措施,壓傷發生率數十年來未見顯著下降。壓傷不僅帶來疼痛、感染及死亡風險,還為醫療系統帶來每年鉅額的經濟損失,其中超過一半的費用,源自於第3期和第4期壓傷的治療。
2023年國際傷口癒合學會Wound Healing Society(WHS)進行系統性文獻整理,出版最新的指引,涵蓋對壓傷支撐表面的整體建議,並新增針對重症患者的緩和性傷口照護章節,為臨床實踐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。本文特摘要精華部分,與讀者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