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刊內容


   歡迎光臨。
  
      



會刊首頁   會刊文章搜尋  
標題: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治療的最新趨勢
年度: 108        卷別: 63         期別: 3       分類: 學術專論
作者: 趙家德 陳世宜 林森永         科別: 其他
檔案下載:         下載

內 容


新增網頁1

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(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, ADPKD)是最常見的單基因遺傳性腎臟病(monogenic kidney disease),也是造成全世界成年末期腎臟病(end-stage kidney disease, ESRD)第四名的原因,發生率約為1/4001/1000之間。目前已知,當多囊腎蛋白-1polycystin 1, PKD1)和多囊腎蛋白-2polycystin 2, PKD2)發生突變時,對血管加壓素敏感的(vasopressin-sensitive)遠端腎元和集尿管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會出現增生、提高促發炎激素(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)分泌,造成囊泡生長,並破壞腎實質。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會出現漸進性的腎臟囊泡(renal cyst)發展, 因而導致腎臟疼痛、高血壓,最終出現腎臟衰竭,嚴重者可能需要洗腎或是進行腎臟移植。

在所有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中,PKD1基因突變(約佔71-85%)較PKD2基因突變(約佔15%)常見,但有6.8%的患者無法確認其致病基因位置。PKD2基因突變時的表現型、通常症狀較輕微且發病時間較晚,因此經常無法正確診斷。PKD1基因突變患者發病時間早,平均出現末期腎臟疾病(ESRD)的年齡為55歲,而PKD2基因突變者的平均年齡則為74歲。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大多數是遺傳所造成,但仍有15%的患者是屬於偶發性的基因突變,沒有任何家族病史。


 









回頁首  回前一頁

 

 

本站最佳瀏覽模式為1024*768, High-Color.
台北市醫師公會 版權所有 @ 2004
WWW.TMA.ORG.TW

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74號6樓    
電話:02-2351-0756     傳真:02-2351-0739